首页 > 安全知识

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案例篇

发布时间:2018-07-14 17:11:1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案例篇

 一、防盗

[典型案例1]  2003年1月至3月,某高校保卫处陆续接到同学手机在寝室内被盗的报案十余起。保卫部门经过布控和蹲守,终于将正在实施盗窃的嫌疑人于某抓获。经审讯,于某交代其均是利用早晨6至7点钟这个时间段溜入学生宿舍,看准有人去洗漱、其他人正睡觉而门未锁的时机溜门入室,将放在明处的手机迅速盗走,作案屡屡得手。

[典型案例2]  2002年4月,某高校保卫处通过调查,将盗取同学存折后取走现金的关某抓获。在审讯时,关某还交代了曾五次到附近寝室“串门”,趁门未锁而室内无人之机,共盗走手机两部、现金1300元、随身听一部的犯罪事实。另外,关某还交代了一次在寝室正欲实施盗窃时,该寝室回来人而盗窃未遂,便借口“串门”稍作交谈后溜走。

[案例解析]  以上两个案例,作案分子都是采取溜门的手段作案,如果这些寝室门已上锁,案件便不会发生。大学生宿舍,几个人同住一室,相互间有很大的依赖性,在安全防范上大多数有麻痹的心理。同学们为了避免自己和他人的财产不受损失,要养成随手拿钥匙的习惯、随手锁门的好习惯,也要有一份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其他人负责。

[典型案例3]  2001年5月某同学报案称其网络账户被人盗用,发生费用5000余元。保卫部门经过调查,查明:此案系一计算机专业学生张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非法破译该账户名及密码后,用自己的计算机上网时又被同学所看见并记下,之后在别的计算机浏览和下载黄色网站,结果发生高额费用。

[案例解析]  现在大学生使用计算机已经很普遍,除了网络账户被人盗用的案例外,还有自己的电脑被黑客攻击而无法正常使用的事件发生。要避免类似的案件发生,同学们应该首先完善自己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加装防火墙,另外注意不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网络账户及密码。

[典型案例4]  2003年4月学生陈某在回寝室的路上突然被一迎面过来的民工打扮的男子拦住,让其将钱拿出来,陈某意识到遇到了抢劫,立即将书包给了该男子,同时记下了该男子的体貌特征,之后陈某大声呼喊救命,该男子见已得手,便慌忙逃跑,陈某立即拿出手机报警,并观察作案人逃跑的方向,结果实施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在逃跑的途中被迅速赶来的保卫人员在案发现场附近抓获。

[案例解析]  陈某被抢的现场是一僻静的地方,应该和其他同学结伴而行。但他的处置方法是得当的:马上将少量的钱物交出,避免人身受到伤害,及时报警及提供线索,也使公安保卫人员能够快速抓获犯罪嫌疑人和查破案件。结果他只是受了一点惊吓,而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和伤害。

    二、防骗

[典型案例1]  2003年2月,张某到保卫处报案,一男子给其母亲打电话,自称是张某的同学,张某在校外被车撞伤入院治疗,现急需3500元,并给张某的母亲一个账号,让其母亲往这个账号汇款。张母听后非常着急,又因其提供的张某自然情况和地址完全一致,张母确信不疑,便往那人提供的账号上汇了3500元。半天后,张母往张某的寝室打电话询问张某的病情并准备到学校看望张某时才知被骗。

[案例解析]  犯罪嫌疑人缘何对张某和家里的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对张某的询问得知。张某在今年返校的火车上曾遇到一男子,两人谈得很投机,便如实说了自己的情况,并给那人留下家里和学校的联系方式,以备以后联系。张某放松了自己的警惕,向完全不熟悉的人告知了自己的基本资料,不料被作案分子所利用,使自己和家里受到损失。

[典型案例2]  王某通过寝室姐妹认识了一位风流倜傥、谈吐不俗的临校大学生周某,之后周某经常约王某到市内一些娱乐场所游玩,经常请王某吃饭并给王某买小食品和衣物,两人很快就坠爱河。过了一段时间后,周某突然对王某说家里发生了一些事,向王某借钱,王某很爽快地答应了。一次、两次……半年内,周某共从王某处借走了6000多元,王某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就去找临校的周某,结果见到他正和另一个女孩亲亲热热。王某哭着跑回寝室后对同学说明了情况,在同学的鼓励下,王某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经过查证,周某说的家里有事是骗王某的,周某通过这样的手段曾与几个女孩建立了恋爱关系并骗得钱物。

[案例解析]  周某因涉嫌诈骗受到了法律的严惩,给同学们留下的是很好的警示:谈恋爱要理智,谈恋爱是心灵的沟通,而不是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无论男女同学,在和对方确立恋爱关系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对方,不要盲目追求浪漫,在恋爱时也不要有较大数额的经济往来,以免被骗后,给自己身心带来伤害的同时造成财产的损失。

[典型案例3]  2001年9月至10月份,一无业男青年徐某冒充某高校工作人员,制作假材料和身份证明,以收取学生军训费的手段,在几所高校对新生或低年级未军训的学生进行诈骗活动,共诈骗学生人民币3000多元。

[案例解析]  徐某利用学生警惕性不高、入学时间短不熟悉情况、没有社会经验等弱点,轻易诈骗得手。在校生,尤其是新入学的同学们不要轻易相信任何陌生人进行的收费、帮助联系入党和推荐做学生干部等事情,遇事要先和辅导员联系或报告,待弄清情况后再做也不迟。

[典型案例4]  2003年3月,陈某到学校保卫处报案称:前几天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是陈某的手机号在某公司举行的SIM卡抽奖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有丰厚的奖品让他通过所留下的咨询电话(手机)与该公司联系领取奖品的事宜。在陈某与对方联系时,对方告诉他中的是一台电脑,公司将按所提供的地址给陈某邮去,但要先将邮寄费、个人所得税等费用共计1000元汇到公司的账号上,收到汇款后即邮寄电脑。陈某信以为真,便往对方提供的账号上汇了1000元,过了两天,当陈某打电话询问是否收到汇款时,对方告诉陈某,由于公司职工弄错了,他中的是特等奖,奖品是一辆价值30余万的汽车,让他补交邮寄费、个人所得税等几项费用26000元,款到发货,陈某向同学借钱再次汇了款。但等了一段日子也没有到货,当陈某再打电话询问是,那个手机已经停机。陈某才觉得可能上当被骗,逐决定报案。

[案例解析]  目前手机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相当普遍,短信业务也成了手机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不法之徒乘机经常大量地往别人手机里发送代办文凭、证照及中奖之类的短信息,有些社会经验不足的同学便轻易相信,一步一步地走到犯罪分子事先设置好的陷阱中。俗语说“天上不会掉陷饼”,商品经济社会也不会有那样好事发生,同学们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千万不要相信,也不要去理会这类短信息。

三、防火

[典型案例1]中央民族大学28号楼6层S0601女生宿舍发生火灾,着火后楼内到处弥漫着浓烟,6层的能见度更是不足10米。着火的宿舍楼可容纳学生3000余人。火灾发生时大部分学生都在楼内,所幸消防员及时赶到将千学生被紧急疏散,事故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宿舍最初起火部位为物品摆放架上的接线板部位,当时该接线板插着两台可充电台灯,以及引出的另一接线板。该接线板部位因用电器插头连接不规范,且长时间充电造成电器线路发生短路,火花引燃该接线板附近的布帘等可燃物蔓延向上造成火灾。事发后校方在该宿舍楼进行检查,发现1300余件违规使用的电器,其中最易引发火灾的“热得快”有30件。

[典型案例2] 2007年01月11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宿舍2舍一楼发生火灾,浓烟将十一层高的整个宿舍笼罩,楼上百余个寝室的500余名学生被困。在浓烟的威胁下,大部分学生采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生等方式自救,但仍有个别学生因受不了浓烟的熏呛做出将要跳楼的举动。危急时刻,在消防队员制止下,这几名学生最终被送至安全地带,消防人员救人与灭火同步进行。大火被扑灭,被困的500余名学生被成功疏散到安全地带。确定起火的是该宿舍楼一楼的干洗店干洗机旁边的一堆衣物,火势很快蔓延,并迅速产生很大的浓烟。

[典型案例3] 2002年11月6日,西安联合大学学生宿舍失火,原因为使用电炉做饭,明火点燃地上报纸造成火灾。

[典型案例4] 2009年3月10日上午11时45分左右,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发生火灾,上海大学嘉定校区第一教学楼突然起火,疑是电器使用不当引发火灾事故。

[典型案例5] 2007年1月11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宿舍2舍一楼发生火灾,“热得快”放在开水瓶中烧水,因晚上突然停电,她从开水瓶中抽出“热得快”放到床上,但忘了切断电源。次日早晨来电后“热得快”将床铺引着。

    四、交通

[典型案例1] 广东某高校李某,虽然是个近视眼,可他却最喜欢戴着耳塞边听音乐边走路边看书,有时候车到了他跟前才发觉。同学提醒他要注意,他却当作耳边风。2001年11月的一天下午,他跟往常一样一边听着音乐、看着书回宿舍,经过一个是十字路口时,一辆桑塔纳轿车从他左侧开过来,汽车鸣笛,他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结果汽车刹车不及将他撞倒,幸好车速不是太快,否则性命难保。

[典型案例2] 如2000年5月,上海某高校两位男同学在操场踢完足球后,在回寝室的路上还余兴未尽,在路上相互边跑边传球,此时身后正好驶来一辆两轮摩托车,驾驶员躲闪不及撞上了其中的一位,驾驶员方向把握不稳,那位学生被撞成右小腿骨折。

[典型案例3]  2001年,某高校学生张某,头天晚上在网吧里上网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多才回寝室休息。一觉醒来已快到上课时间了,他起床后顾不得梳洗匆匆下楼,骑上自行车飞快朝教室奔。当他骑到一个下坡向右转弯的路段时,本来车速已很快但他还觉得慢,又猛踩了几下,就在这时迎面来了一辆小轿车,因车速太快避让不及,连人带车掉进了路旁的水沟里,致使右胳膊骨折,自行车摔坏。

[典型案例4] 1994年7月,湖北某高校学生放暑假后,七位老乡邀好一起乘一辆车回家。途中要经过一个汽渡码头,按安全管理规定汽车过汽渡,乘客必须下车。但乘客认为上车下车麻烦,就没有下来,司机见他们都不想下来也没有再坚持。汽渡船离岸后,由于江面上风大浪急,加上汽车手制动不灵、车轮下又没有塞三角枕木,停在尾部的汽车从汽渡船上滑入江中。车上45名乘客,25人死亡,3人下落不明,只有17人获救,七位学生无一生还。

[典型案例5] 1999年10月,南京某重点大学一位男生丁某,双休日与几个同学上街。街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熙熙攘攘,不一会儿丁某与同学掉了队。正当他着急四处张望时,同学在马路对面大声叫丁某的名字,他就慌忙朝马路对面跑过去,此时一辆大卡车正飞驰而来,将其撞倒并从他身上碾压过去,为此丁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五、网络

[典型案例1]  天津市22岁的青年许某通过网上交友,先后将两名女青年强行奸污,被天津市河东区检察院依法批捕。2002年7月25日凌晨3时,男青年许某来到河西区某网吧,当他化名“专一男孩”上网聊天时,与化名为“芷洁”的16岁女孩孙某结识。许某上网经验丰富,且言语表达圆滑,很快骗取女孩孙某信任。当日早晨8时,许某打电话约女孩孙某见面,商量好一同去网吧里玩。途中,许某谎称手机需要充电,将女孩骗到他的住所。其后,许某强行将孙某拽进屋内,反锁房门,用胁迫手段先后两次将她奸污,并强行让她留宿。经查,7月上旬,许某同样通过上网聊天,结识了一位化名为“伤心女孩”的女青年,当晚与她一起就餐、蹦迪后,以仿真手枪相威胁,将她强奸。

[典型案例2]  成都市五桂桥某单位宿舍的27岁男子车某以“少爷”为名在网上交友。2002年6月20日在网上认识了网名叫“贪心小妹”的肖某。两人在网上聊天过程中,感情迅速升温,互相交换了各自的真名、电话及传呼。7月7日晚,车某连续3次拔通肖某的电话,甜言蜜语地邀请肖某到成都玩几天。天真浪漫的肖某也正想着看网友的模样。7月8日下午3点,肖某乘长途汽车来到成都。接到肖后,车某带着她逛街、吃饭、将肖逗得心花怒放。傍晚6点30分,肖被带到车某家中。一关上门,车就露出他的本来面目,先是对肖动手动脚,还用语言威胁她,最后终于将胆战心惊、身体弱小的肖某强奸了。

[典型案例3]  2003年4月份,某女大学生上网聊天,在网上与网友谈起了性问题,进而双方谈起了性交易价格,这名女大学生在网上说出了自己所处的网吧,网友带着几个人“打车”来将女大学生接到一家浴池,女大学生本意不想与他们发生性交易,但网友却想动真的,等女大学生意识到自己身处危险的时候,以自己是处女抬高价格,企图以此来制止对方的行为。网友以谈好价格为由欲强暴女大学生,女大学生以死来保护自己。此事惊动了警方,警方以涉嫌强奸罪刑事拘留了网友,以卖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行政拘留女大学生15天。

[案例解析]  以上案例说明一些上网聊天者首先是放松了对自己的防范意识,不注意聊天内容,在虚拟的世界暴露自己真实的身份、真实的想法。在网上寻求知音,寻求刺激。导致自己的人身财产危机。对受害者而言,是思想上放松了对来自网上“感觉颇好”的网友的警惕,感觉相见恨晚,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自己的知音,这样的人在年青人中不乏其人,在一些成年人当中也是存在的。这些人在网上聊的“开心”,一味跟着感觉走,产生了对网友信任、依恋,才想去见面,等见面后有的失望,感觉对方与网上聊天的、与想象的相关甚远,有的过分沉溺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自食苦果,更惨的是对身心无谓的伤害。可见,虚拟世界中隐藏着更多的危险。

[典型案例4]  某网民在一家电子商务网站买过洗涤用品,没想到东西送到家时价格竞比网上标价高了许多,一问原因,供应商说是商品价格刚刚变动,还没来得及上网公布。

[典型案例5]  某网民通过BBS上面张贴的广告,购买了一台价格比较便宜的笔记本电脑,用过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死机现象,请专业人士检查后,发现内部配置全是伪劣的二手配件。

[案例解析] 以上案例说明网上交易也和市场交易一样,极易出现欺诈行为,在网上交易时,切不可因贪小便宜而上当受骗,给自己造成财产损失。现在一些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通过游戏挣银子卖钱,这里面也存在欺诈行为,类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多掌握一些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有百利而无一害。

    六、交友

[典型案例1] 2004年新华网有一则消息:“日前,南京一名女中专生忙着会见网友,已经“失踪”5天了,她的父亲在查找女儿时,还意外地发现女儿一个月竟给网友发了7000多条短信。昨天,该女生的父亲张某告诉记者,女儿小霞从3月5日就会见网友了,至今一点消息都没有。张某激动地说,小霞自从上了中专后,就迷恋上网,经常夜不归宿,班主任曾多次跑到网吧找她。但小霞似乎对老师的关心和警告没有反应,依然我行我素,有时会网友几天不照面。小霞此次失踪后,其父求助于电信部门,想了解小霞经常和什么人联系,不料一打话单吓了一跳,小霞一个月竟发了7000多条信息给不同的人。他都不知道该从哪一条下手寻找女儿。据了解,张某每天都在网吧、大街小巷寻找女儿,他希望17岁的女儿能早点回家,不要荒废了学业。

[典型案例2] 某高校学生因在网络聊天时,交友不慎认识无业青年,并于2004年12月27日中午被犯罪分子骗至该旅馆,索要钱财,非法拘禁至2004年12月30日中午,在30日早晨这名同学利用上厕所之际给同班同学打电话,得到这名同学的消息后,该校保卫、学管部门以及辅导员老师为其安危深感担忧,他们把情况报告了市公安局经济侦查支队,侦查队协调刑警支队、及公安局迅速出警,并于当日中午解救了被非法拘禁的这名学生。犯罪分子被当场抓获。

[案例解析]网络诈骗和因为上网聊天受到的伤害在高校经常发生,所以,在上网时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七、心理

[典型案例1]  南京某高校一位女大学生煞费苦心设计作案手段实施盗窃。每每盗窃成功后,又将盗来的物品精心销毁或遗弃。被捕后她坦言:“我模仿警匪片中的情节,每次作案时都很有成就感,特别刺激”。

[案例解析]  该女同学为满足享受刺激的心理需求而触犯国家法律,一方面反映出其法律观念的淡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她极其稚嫩和为享受刺激而苦心设计刺激的不健康心理状态。这是一起典型的由心理问题而引发犯罪的案例。

[典型案例2]  小凯和玲都是校学生会的干部,平时经常在一起工作,慢慢地小凯发现自己爱上了聪明活泼的玲,正当他想表白的时候,得知玲已经有男朋友了。小凯知道自己是没希望了,他想就这样吧,能做一个普通朋友也不错,最起码还能经常在一起。可事情却变得越来越糟,他总是莫名其妙地对玲发火,嫌她烦,老是伤害玲,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对,可就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案例解析]  情感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的首要心理问题。由于他们在校学习都一帆风顺,在家又备受宠爱,所以很多大学生都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性格,却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在人际交往和恋爱中很容易遇到挫折,在挫折面前又显得不知所措。如果小凯能把这件事看作是自己感情世界里的一道风景,这种挫折感就会消失。

[典型案例3]  某高校大学生杰说:“我以前在高中时可以说是佼佼者,到了大学里,好像每个人都比我强,我发现自己就好像巨人堆里的矮子,老担心自己考不好。师哥师组还告诉我们要过级,要多拿证书,要考研,现在我每天一躺到床上就做噩梦,上课也不能集中精力,书也看不下去,眼看这要期未考试了,我究竟该怎么办?”

[案例解析]  能进入大学的学生,通常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而大学里是人才辈出,精英汇集的地方,这种反差让那些对陌生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的同学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会暂时出现一个迷茫期。一般来说,发生这种情况的都是一些平时成绩较好,对自我要求比较高、喜欢追求完美的人。因为现在在大学里,考试成绩的好坏,与就业、奖学金、评优、入党等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太过看重这些的话,就容易造成紧张心理。

[典型案例4]  某高校一名新生,到校后担心学习跟不上,严重的焦虑心理导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虽然学校多方做工作,父亲也在校陪她10天,她还是在一天凌晨跳楼身亡。

[案例解析]  “死并非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悲哀”。该同学只是害怕自己的学习跟不上,就采取自杀行为,其实她完全可以选择结交朋友,向朋友讲述自己的想法,寻求帮助,也可以向心理医生寻求咨询,只要能够渲泻自己的烦恼,减轻内心的压力,她就不能走上自杀的道路,她的死是一种脆弱的表现,是不负责任的自私行为。

[典型案例5]  2002年5月,某高校一名女生被同寝室5位女孩齐发“逐客令”。原因很简单,她常常偷看室友私人信件,窥视别人情感秘密。有一次,一位室友的男友从北京打来长途,寝室里就她一人,于是,找了一封“虚拟”情书,对着电话详细描述室友与“新欢”的发展动态。结果,“北京那边”与室友分手了。她已经与所有室友的情感都出现裂痕。她说:“一看到寝友与男友出双入对,甜言蜜语地煲电话粥,心理就不爽,感觉快要发疯了。”

[案例解析]  这是典型的情感失落,导致心理失衡,该女生家教甚严,所受关爱太少,过分关注自我。一旦自己情感世界出现空白或受到刺激,就会感到不公平,千方百计寻求解脱的方式。对于这样的同学应多与其沟通,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学会关心他人。